工作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工作研究
中心城区青年社会组织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浏览次数:1329944  作者:宁波团市委  发布时间:2014/3/10 16:21:24
  
海曙团区委 潘玲玲
(此文获2013年度宁波市共青团调研奖一等奖)
         
  摘 要:随着社会组织化建构体系的不断变化与发展,非政府组织(NGO)不断涌现其中,其中,以青年为主要集聚群体而形成的青年社会组织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宁波中心城区海曙区39个青年社会组织的走访和调研,准确把握青年社会组织的现状,深入剖析其面临的发展瓶颈,并结合海曙共青团在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方面的基本实践,提出发展对策,以期进一步推进青年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从而发挥其更加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心城区 青年社会组织 研究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组织化建构体系的不断变化与发展,非政府组织(NGO)不断涌现其中,其中,以青年为主要集聚群体而形成的青年社会组织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众所周知,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团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注重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服务和引导”。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对青年群众的吸引和凝聚,关键是要掌握当代青年的新特点和新需求。青年社会组织是指通过自愿组成,为实现组织成员的共同意愿,按照其约定章程开展活动,由青年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我运作的一种非正式的组织形式[1]。本文旨在通过对宁波中心城区海曙区39个青年社会组织的走访和调研,准确把握青年社会组织的现状,深入剖析其面临的发展瓶颈,并结合海曙共青团在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方面的基本实践,提出发展对策,以期进一步推进青年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从而发挥其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调研时间及调研方法
  (一)调研时间
  调研时间安排为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其中,3月拟定访谈提纲;4月至8月开展走访和调研;9月至10月撰写并完成调研报告。
  (二)调研方法
  1、案例调查。实地走访宁波市中心城区海曙区39家青年社会组织。
  2、文献研究。查阅关于青年社会组织、青年自组织、网络青年自组织等的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借鉴调研成果。
  二、海曙区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一)基本类型
  按照不同分类方法,海曙共青团引导和联系的青年社会组织主要可以分以下几类:
  1、根据作用发挥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公益服务类组织,如香樟树志愿团、惠民家电服务坊、海曙青年心理咨询师协会等,共有21家;二是文体教育类,如月湖曲社、“舞之韵”舞蹈队、天一青年读书会等,共有11家;三是休闲娱乐类,如“谁羽争锋”羽毛球俱乐部、“甲壳虫”车友队、清源“茶之艺”等,共有7家。
        
  图1 海曙区三大类型青年社会组织比例分布
        
  2、根据产生缘由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志缘类组织,即由志同道合的青年群体而结成的社会组织,如四明户外救援队,组织成员的共同目标就是积极参与重大自然灾害的救援;二是趣缘类组织,即由兴趣相同而结成的社会组织,如天一青年读书会,就是由青年读书爱好者自发组织、自发管理的青年自组织,每月开展两期活动,每期活动主题和主讲人都由会员自主申报;三是业缘类组织,即由行业相同而结成的社会组织,如“1+1”阳光理财苑,组织成员都是年轻的银行工作人员,不定期为企业和社区居民提供理财服务。
  3、根据组织方式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网下青年社会组织,即以实体阵地为基础,以“面对面”为主要活动模式的组织;二是网上青年社会组织,即以网络为主要依托,以“机对机”为主要活动模式的组织。
  (二)基本特征
  调研显示,海曙区青年社会组织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在数量规模上,青年社会组织数占社会组织数的比例非常小。从区民政部门提供的数据看,海曙区现有登记的社会组织258个,在街道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1044个,其中,青年社会组织51个,仅占3.9%。51个青年社会组织中与共青团保持联系的为39个。
  二是在结构特征上,呈现出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根据三种不同的分类形式和相关数据,不难发现,海曙青年社会组织已逐步发展成公益服务类、文体教育类、休闲娱乐类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格局。
  三是在发展趋势上,呈现出公益服务为主的导向。在政府和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下,青年社会组织已经不局限于满足自身成员的需求,而是逐步走出去开展各类公益服务活动,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
  二、海曙区青年社会组织面临的发展瓶颈
  (一)内部制约因素
  1、组织骨干力量的不连续性
  骨干力量是青年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调研显示,39个青年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均是兼职,且有33个组织的负责人已经更换过2次以上,更换次数最多的达5次。在管理人员层面,100%的青年社会组织的管理人员均发生了更换,有7个组织曾出现管理人员空缺现象,这给组织的正常运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表1略
  2、组织成员的流动性
  青年社会组织的成员基本上以“80”“90”为主角,年轻人思维活跃,积极性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组织的活力。但不容忽视的是,绝大多数年轻人的事业处于起步阶段,工作压力相对比较大,不能充分保障参加活动的时间和精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组织成员的不稳定性。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青年社会组织,如四明户外救援队,对组织成员的相关资质证书的要求较高,包括执业医师和户外指导员等,这造成了报名加入者多,坚持到最后的成员比较少。
  3、组织自身建设的不规范性
  一方面,青年社会组织总体上仍处于初始阶段,没有建立良好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如理事会制度、成员进出制度、财务公示制度等。另一方面,绝大多数青年社会组织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层次不高、自治能力较弱、专业人才匮乏、市场化意识不强等现象。再者,部分自组织还停留在“自娱自乐”阶段,宣传意识比较匮乏。这些问题导致了青年社会组织的资源动员能力较低,社会影响力较小。
  (二)外部制约因素
  1、经费来源较单一。调研显示,85%的青年社会组织的运行经费来源于组织成员缴纳的会费,其中10%的青年社会组织还是处于“开展一次活动,收缴一次费用,费用花完,活动结束,能撑多久是多久”的现状。这有其客观因素,成员的大量流动必然导致无法统一收取会费。尽管对于一些公益服务性青年社会组织来讲,可以争取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但是具备承接服务项目的青年社会组织少之又少,严重缺乏竞争力。资金的不足,活动场地不足,使许多青年社会组织无法更多地开展活动,极大地制约了其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
  2、社会信任与社会支持较欠缺。一个社会组织要赢得广泛的信任和主动的支持,一方面需要其自身的实力,另一方面需要该组织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的权威。但是75%的青年社会组织处于规模小、服务覆盖人群狭隘、活动开展单一、专业人才匮乏的境况。如宁波青年心理咨询师俱乐部,从2011年成立至今,会员只有20余人,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俱乐部与同领域的机构相比,心理咨询师的资质相对较低,没有行业的领军人物,也就很难得到公众的认可;二是尽管前期以做公益的形式吸纳了很大一批年轻人的加入,但是后期的形象塑造没有到位,也就很难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
  3、政府支持力度较薄弱。一方面,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全面的、严谨的关于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的法律,在区级层面也没有出台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另一方面,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人才缺乏,离建设现代社会组织制度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在这种背景下,青年社会组织的合法保护与权利维护还需加强。
  三、海曙共青团在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基本实践
  为了更好引导和培育青年社会组织,海曙团区委成立了“启梦空间”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基地以“服务青年、引领青年、凝聚青年”为理念,打造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交流、能力建设、信息共享、项目合作及理念传播的平台。
  1、“零门槛”接收
  面向成长型公益社会组织,有发展壮大的愿望和身份合法化需求的社团,降低登记门槛,采取无偿或低偿的服务形式提供办公场所和配套设施。在场地方面,针对中心城区阵地资源紧缺的现状,采取“1+N”的阵地模式。“1”即“启梦空间”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N”即海曙辖区内的党群服务中心、“青春驿站”、青年示范中心、“青年文明号”单位等共青团阵地。通过盘活阵地资源,为青年社会组织开展常态化活动以解决后顾之忧。目前,已吸引“香樟树”志愿团、宁波青年心理咨询师俱乐部、海曙区汉文化传播志愿服务队、“幸福来敲门”俱乐部等多家青年社会组织入驻孵化基地。
  2、“联动式”服务
  一方面,为有需要的青年社会组织提供公益理念、运作模式、项目设计、制度完善、团队建设等多元化的培育服务,帮助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架构与内部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建立青年社会组织管理和联络员机制,充分整合和运用“两新”团组织、青联组织、青年企业家协会等资源,加强资源对接和互助。同时,结合青年社会组织发展方向,通过“志洽会”等平台,协助进驻组织找到“合身”项目,最终实现政府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与非营利组织宗旨对接。截至目前,团区委已成功协助6个青年自组织与企业达成签约项目,签约资金共计11.2万。搭建社会组织间的交流平台,对优秀项目进行小额资助,如天一青年读书会,团区委对每期读书活动给予500元的经费支持,并免费提供活动场所。对于条件成熟的青年社会组织,团区委适时引导其建立团组织,进一步延伸共青团工作手臂。
  3、“定制式”孵化
  团区委注重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自发组织、自主发展、自我运作”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联合开展活动的方式,密切联系青年社会组织以及团队成员。目前,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间互助共赢的合作模式正逐步形成。如2013年7月,与海曙汉文化推广志愿服务队合作开展了“明州讲堂”,开展汉文化基础知识、茶文化、服饰女工等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并在每个课程开始前安排读经、读史环节,弘扬传统文化。同时,孵化基地还将在双方合作过程中对组织进行全方位的了解,量身打造孵化方案,实施特定的毕业制度,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切实保障成熟一个,推荐一个,合法注册一个。
  4、“品牌化”推广
  团区委以“自愿参加、能岗相适、无偿服务”为原则,帮助青年社会组织推广服务品牌,提升其社会美誉度。依托各具特色的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如结合鼓楼商圈历史底蕴深与文化气息浓的特点,团区委撮合抑扬顿挫公社(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学习宁波话)联合督学府、枫林晚书店等单位不定期开展活动,并通过共青团网站微博、微信、QQ群等平台为其宣传;结合天一商圈青年白领多、“两新”企业多的特点,打造苗杰人才工作室、“绿色快车”服务队、“365”维权服务队等特色品牌工作室(服务团队),利用商圈的人才优势助力社会管理创新。
  四、培育及发展青年社会组织的对策建议
  从海曙共青团在培育、引导和管理青年社会组织的基本实践看,建议从政府、社会和青年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三个层面着手,促进青年社会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政府层面
  1、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区民政局的相关资料显示,海曙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工作中作用的实施方案》、《海曙区公益创投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绝大部分青年社会组织由于其自身各方面的不足,在争取政策支持过程中经常被拒之门外,然而青年社会组织往往有较其他社会组织所欠缺的创意理念和创业热情,鉴于此,政府能否考虑在某一领域的购买服务项目对青年社会组织适当放宽条件,如在公益创投项目申报中,能否降低青年社会组织的申报门槛,给予适当的鼓励,以进一步激发其积极性与内在潜力。
  2、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尤其是在重点发展领域和社会管理创新中能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社会组织,可予以一定的补贴,从而更好地引导其服务社会。如四明户外救援队,这支队伍从最初的减少驴友户外运动事故,发展成为在台风“海葵”期间的双闪志愿者,到加入壹基金救援联盟参加四川雅安抗震救灾,到台风“菲特”期间赴余姚参加抗台救援,在一次次的重大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这个组织的负责人“大饼”出得知,组织的运行经费基本是成员自己补贴。对于这样的青年社会组织,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及相关部门应落实国家对社会组织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帮助青年社会组织解决实际困难。
  3、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区域社会组织整体发展来看,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由组织部领导,民政牵头,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和属地街道管理、公安、国安等相关部门“1+4”协作配合的社会组织管理网络,形成强有力的社会组织协同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要成立实质性的社会组织管理机构,组建一支具有较强专业水平的社会组织管理服务队伍。对青年社会组织而言,可充分发挥区共青团组织的培育、孵化和引导功能,明确具体管理人员的职责和目标,培育一批示范性青年社会组织,以点带面,为更多的青年自组织的发展创造条件。
  (二)社会层面
  1、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青年社会组织。青年社会组织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自我管理运作、适应形势发展等方面的困境。尤其是网络青年社会组织,受网络舆论的冲击比较强烈,对自身的“留转进退”问题会举棋不定。这些现象都难以避免。但是社会不能因为青年社会组织在特定环境下的迷失、彷徨和犹豫而质疑他的生存能力,否决他的社会贡献,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青年社会组织。
  2、以保护的态度对待青年社会组织。如前所述,青年社会组织在发展趋势上呈现出公益服务为主的导向。这表明,随着青年社会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已经开始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如法律维权、心理援助、青年文化、低碳环保等各个社会领域。这些青年社会组织在未来“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下将扮演重要角色,社会应给与他们更多的信任和支持,以保护的态度对待青年社会组织。
  (三)青年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层面
  1、充实骨干力量,确保青年社会组织的稳定性。骨干力量是青年社会组织的“司令部”。加大对组织骨干后备力量的培养力度,邀请相关专家学者采用开放式、参与式、体验式的教学形式,力争培养一批既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执行能力,又热爱青年社会组织、热心公益事业、热忱服务社会的“草根领袖”,组建一个稳定的骨干梯队,为青年社会组织的自主化运作、社会化运转打下坚实的基础。
  2、健全管理制度,确保青年社会组织的规范性。健全的内部管理结构和完善的活动制度是保证青年社会组织的长期有效运转的两大“有力武器”。青年社会组织要进一步理顺组织的框架结构,设立理事会、监事会,明确责任,严格自律与他律;要进一步完善章程,健全活动制度,规范会员权利义务,加强会员的进出管理,确保有章议事;要研究建立服务满意度和宣传效益评估体系,进一步提升组织的竞争力。
  3、丰富活动菜单,确保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持续性。丰富的活动菜单是青年社会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青年社会组织要基于自身的最大优势,广泛倾听不同群体的诉求,分层分类地设计活动主题,提供活动服务菜单,变“计划安排”为“按需供应”,变“自上而下”为“自下而上”,变“配菜”为“点菜”,最大程度吸引各类群体的参与,扩大青年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闫加伟.草芥:社会的自组织现象与青年自组织工作[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

        


友情链接:
宁波智慧共青团系统旗下平台•宁波青年网
Copyright © 2015 共青团宁波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20402000289号